法院信息化蓝皮书: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

来源:法制网2021-04-16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集案件信息超过2.18亿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1亿份;全国74%的法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智慧法院全面深化,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智慧诉服为群众带来红利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宗旨,在推进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领域全面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出便民利民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重大改革部署,以实现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目标。

截至2020年底,全国3500多家法院基本建成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以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平台等十大诉讼服务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诉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的主要方式,让群众更加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

2020年,全国法院进一步健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巡回办理“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渠道,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截至2020年底,全国98%的法院建立了诉讼服务大厅,98%的法院运行诉讼服务网,线下一站式服务项目已经逐步拓展到线上。

2020年全国各家法院均已开通移动微法院并上线运行,展现了一站式、便捷化、灵活扩展的移动诉讼服务能力。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载体,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实现数据集成,一套数据全网流转、一个入口服务群众。当事人可在平台享受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保全、委托鉴定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诉讼事务可实现“家里办”“掌上办”“随时办”。

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当事人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的网上立案申请占全部网上立案申请量的23.6%;非工作日的立案申请占网上立案申请量的10%左右;网上交费超过700万件,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

防控疫情智慧法院显身手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及各项实体权利是摆在各级法院目前的难题。危急时刻,多年来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红利得以充分释放。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时启动依托互联网的线上司法服务系统,引导法院干警、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执行工作,智慧法院站在了司法“抗疫”第一线。线上司法活动的开展在最大限度避免诉讼参与人的聚集流动、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和法院干警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恢复。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疫情期间,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平台、在线调解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规范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2020年2月3日至12月31日,约五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约十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日提交,真正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全国法院网上开庭80多万场,较2019年同期增长160%以上。全国法院网上缴费650余万次,占总缴费次数的40%;电子送达2200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40%以上。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司法积极抗疫的经验加深了法院干警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信息化的认识与发自内心的认同。人民法院信息化一战成名,成为转“危”为“机”的典型事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网络化诉讼提高审判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法院借助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新系统、新应用,开启“网络化”诉讼模式,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了法官事务性工作,大幅降低了司法成本,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优化了法治营商环境。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全业务网上办理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国93%以上的法院建成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从技术上实现电子卷宗目录编制、网上阅卷、法律文书辅助生成、电子卷宗归档等核心功能。2020年全年,全国新收案件中汇聚了电子卷宗的有16782423件,电子卷宗覆盖率为90.64%。

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为提高审判质效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2020年,各级法院积极开发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审判流程再造,全面提升审判工作效率。其中,智审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能够通过将案件卷宗材料数据化、文档化、结构化,辅助法官一键生成各类制式文书,并辅助法官快速编写复杂裁判文书;类案推送系统不断提升类案推送的精确性,为法官直接推送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条文。

智能庭审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支持。2020年,全国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着力开发一系列智能庭审系统,将科技法庭系统与电子卷宗系统融合,支持合议庭辅助阅卷、电子质证、语音记录、自动生成庭审提纲、归纳争议焦点等功能,积极构建无纸化庭审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设科技法庭4.4万余个,其中25个省份法院的科技法庭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0年全国共有3258家法院配备了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庭审语音识别系统提供覆盖全国26个高院,具有8种方言语言模型,支持庭审过程中自动识别和切换语言模型,已在浙江、安徽、北京等地法院广泛应用。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

2021-04-16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集案件信息超过2.18亿件;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1亿份;全国74%的法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5(2021)》(以下简称《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成,智慧法院全面深化,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智慧诉服为群众带来红利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宗旨,在推进现代科技在诉讼服务领域全面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出便民利民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重大改革部署,以实现群众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的目标。

截至2020年底,全国3500多家法院基本建成了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以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平台等十大诉讼服务信息平台为支撑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随着智慧法院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诉服已经成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的主要方式,让群众更加充分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红利”。

2020年,全国法院进一步健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巡回办理“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渠道,推动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截至2020年底,全国98%的法院建立了诉讼服务大厅,98%的法院运行诉讼服务网,线下一站式服务项目已经逐步拓展到线上。

2020年全国各家法院均已开通移动微法院并上线运行,展现了一站式、便捷化、灵活扩展的移动诉讼服务能力。以中国移动微法院为载体,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实现数据集成,一套数据全网流转、一个入口服务群众。当事人可在平台享受立案、查询、交费、调解、庭审、保全、委托鉴定等29项在线诉讼服务,诉讼事务可实现“家里办”“掌上办”“随时办”。

2020年,全国法院接收网上立案1080万件,占一审立案量的54%。当事人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的网上立案申请占全部网上立案申请量的23.6%;非工作日的立案申请占网上立案申请量的10%左右;网上交费超过700万件,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

防控疫情智慧法院显身手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有效保障当事人的诉权及各项实体权利是摆在各级法院目前的难题。危急时刻,多年来法院信息化建设的红利得以充分释放。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各级法院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时启动依托互联网的线上司法服务系统,引导法院干警、当事人开展线上诉讼、执行工作,智慧法院站在了司法“抗疫”第一线。线上司法活动的开展在最大限度避免诉讼参与人的聚集流动、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和法院干警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恢复。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疫情期间,全国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平台、在线调解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等信息化平台,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规范有序开展在线诉讼活动。2020年2月3日至12月31日,约五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时段提交,约十分之一的立案申请在非工作日提交,真正实现立案服务“零距离”“不打烊”“指尖办”。全国法院网上开庭80多万场,较2019年同期增长160%以上。全国法院网上缴费650余万次,占总缴费次数的40%;电子送达2200万次,占总送达次数的40%以上。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智慧司法积极抗疫的经验加深了法院干警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信息化的认识与发自内心的认同。人民法院信息化一战成名,成为转“危”为“机”的典型事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司法为人民的高尚情怀。

网络化诉讼提高审判质效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2020年,法院借助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新系统、新应用,开启“网络化”诉讼模式,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减少了法官事务性工作,大幅降低了司法成本,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优化了法治营商环境。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指出,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全业务网上办理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国93%以上的法院建成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从技术上实现电子卷宗目录编制、网上阅卷、法律文书辅助生成、电子卷宗归档等核心功能。2020年全年,全国新收案件中汇聚了电子卷宗的有16782423件,电子卷宗覆盖率为90.64%。

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为提高审判质效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2020年,各级法院积极开发智能化审判辅助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审判流程再造,全面提升审判工作效率。其中,智审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能够通过将案件卷宗材料数据化、文档化、结构化,辅助法官一键生成各类制式文书,并辅助法官快速编写复杂裁判文书;类案推送系统不断提升类案推送的精确性,为法官直接推送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条文。

智能庭审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化支持。2020年,全国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着力开发一系列智能庭审系统,将科技法庭系统与电子卷宗系统融合,支持合议庭辅助阅卷、电子质证、语音记录、自动生成庭审提纲、归纳争议焦点等功能,积极构建无纸化庭审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国建设科技法庭4.4万余个,其中25个省份法院的科技法庭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0年全国共有3258家法院配备了庭审语音识别系统,庭审语音识别系统提供覆盖全国26个高院,具有8种方言语言模型,支持庭审过程中自动识别和切换语言模型,已在浙江、安徽、北京等地法院广泛应用。

《法院信息化蓝皮书》还指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臧春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