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如全:巴南刑侦战线上的“智慧大脑”

涂如全:巴南刑侦战线上的“智慧大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9时31分讯(肖成梅)扫黑除恶、反电诈、追逃、破命案……刑警如风,日夜兼程、负重前行,他们用身躯默默筑起一道道平安长城,守护万家灯火,守护百姓平安。

在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有这样一位中年刑警,穿戴警服24载,他见证了巴南区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辖区刑侦工作的创新升级。从刑侦工作一线的摸爬滚打,到创建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有在工作中探索、在实践中琢磨的工匠创新精神,有以一敌六,勇擒贩毒团伙头目的赤胆忠心,也有引导犯罪嫌疑人回归正途的共情力,他就是巴南区公安分局刑侦工作的“智慧大脑”——涂如全。

智慧大脑

探索刑侦工作最优解法

涂如全,男,汉族,重庆市璧山人,1997年7月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从警24年来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青年五四红旗手、重庆市优秀青年卫士、重庆市破案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14次。

“都说刑警干的是体力活,可对我来说,脑力劳动大过了体力劳动。”涂如全认为自己的工作更像是提出作战方案的参谋,为破案团队提供参考帮助。在同事看来,他则是大数据时代的刑侦神探,在抽丝剥茧中成为巴南刑警的“智慧大脑”。

2014年12月,巴南区公安分局党委决定成立“涂如全劳模工作室”,由涂如全担纲领衔,抽调骨干刑侦力量,主攻刑侦新兴领域——合成作战创新工作。

涂如全劳模工作室全体成员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一份看似轻松的工作,却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时候甚至能“一锤定音”,决定案件侦破。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收集情报,创新刑侦工作技战法,先后取得创新成果16项,累积破案5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有人说,涂如全是天生“神将”,破案有灵感。更多人将之归结为他背后的高科技和大数据。只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战友知道,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冰冷的电脑,而是源自对刑警这一职业的高度认同感与热爱,用工匠精神,潜心钻研新型案件、新技战法,不断探索每一类型案件的最优解法。

涂如全正在翻阅案件资料 巴南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从最初将通信领域应用于侦查案件,到提出“由人到案”的创新侦查思路,再到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每个深夜里的辗转反侧、每次办案前的分析研判,一路走来,涂如全像一位追求完美的能工巧匠,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案件的侦破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为巴南区公安分局树立了创新发展的标杆。

赤胆忠心

勇擒贩毒团伙头目

现在的涂如全因为创新刑侦工作方式方法屡破奇案、大幅度提升了巴南警务生产力,被同事们戏称为巴南罪犯的“鬼见愁”,然而在十二年前,他却因情报收集有误,让自己身处险境。

涂如全现场调查取证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2009年8月,彼时年轻气盛的涂如全遭遇了从警以来最惊险的一幕。为抓捕贩毒团伙头目谭某,涂如全乔装成送水工,敲开了谭某窝点的大门。门打开的一瞬间,身手敏捷的涂如全打算直接用枪控制住谭某。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开门的并非谭某,而是他的同伙,更意外的是窝点内还有另外5名犯罪嫌疑人。

“全部给我到这间卧室来!”千钧一发之际,已来不及采取其他措施,涂如全只得用气势将犯罪嫌疑人吓住。就在6名犯罪嫌疑人走向卧室的途中。危险再次袭来,两名犯罪嫌疑人身上带着枪支,并且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已经准备伸手掏枪。此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涂如全,及时发现了异常,再次厉声呵斥,将那名犯罪嫌疑人当场震慑。随后,增援警力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事后,涂如全才知道,在与六名犯罪嫌疑人对峙期间,谭某就在房间隔壁的卧室里举棋不定,如果当时增援再晚一点到达或者谭某选择反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靠一腔热血来对抗犯罪嫌疑人是不理智的。今后,我要用更精确的情报信息让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十余年间,每每谈起那次行动,涂如全都觉得心有余悸,面对同事、外界对自己在生死面前临危不惧,赤胆忠心的夸赞,他没有自满,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创新刑侦工作思路与方法,让战友不再遭遇相似的险境。

微光照耀

助力嫌疑人回归正途

“犯罪嫌疑人也不是天生就坏,如果是一时冲动激情犯罪,或因不得已的苦衷误入歧途,他们也该有个正常的人生。”面对误入歧途的犯罪嫌疑人,涂如全似一道微光,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重获新生。

涂如全在深山搜寻逃犯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随着大数据等前端科技与刑侦工作的融合,近年来涂如全和团队破获了多起久侦查未破的大案、要案。北到新疆,南到云南,不论行程有多远,他都亲自上阵逮捕犯罪嫌疑人。每次抓捕行动结束后,涂如全都会陷入沉思,他认为仅仅将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并不意味着刑侦工作的结束,帮助犯罪嫌疑人回归正途,也是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一环。

已经45岁的涂如全,与青春年少时的他相比多了一股岁月沉淀后的共情力。在和一名服刑人员多次聊天交流后,涂如全发现他只是一时糊涂误入了歧途。

“涂警官,我真的是一时糊涂啊,我现在真的非常后悔,已经没脸见家人了啊。”

“你在这里,要好好改造,认真反省。你放心,我来帮你做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等你出来后就可以跟他们团聚。”

倾听他的故事,引导他诉说心声,以朋友的口吻和他交流,劝导他回归正途,帮助他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和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多次促膝长谈后,那名服刑人员不仅好好改造,还主动协助民警劝导其他犯罪嫌疑人家属。

“当时的场景让我很难忘,他站在在逃嫌疑人家属面前现身说法,用最真实、朴实的话语将我当初劝解他的话,转达给在逃嫌疑人家属听,很多嫌疑人家属因此潸然泪下。”令涂如全欣慰的是,一些嫌疑人因为家属的规劝,主动到巴南公安分局投案自首。

“用女儿的话说,我就是个胖大叔,矮瓜子,但是人到中年不代表我就要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相反在为百姓护航的事业中,我们这些中浪,还将撑起一片天。”在这个“前浪”余晖犹存,“后浪”奔涌的时代,步入中年的涂如全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对刑侦工作的热爱和初心。24年从警生涯,从刑侦小白成长为现在巴南区公安分局的“智慧大脑”、中坚骨干,没有豪言壮语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从警初心,在为百姓平安护航的事业中砥砺前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涂如全:巴南刑侦战线上的“智慧大脑”

2021-01-10 09:58:49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9时31分讯(肖成梅)扫黑除恶、反电诈、追逃、破命案……刑警如风,日夜兼程、负重前行,他们用身躯默默筑起一道道平安长城,守护万家灯火,守护百姓平安。

在重庆市公安局巴南区分局有这样一位中年刑警,穿戴警服24载,他见证了巴南区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辖区刑侦工作的创新升级。从刑侦工作一线的摸爬滚打,到创建国家级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有在工作中探索、在实践中琢磨的工匠创新精神,有以一敌六,勇擒贩毒团伙头目的赤胆忠心,也有引导犯罪嫌疑人回归正途的共情力,他就是巴南区公安分局刑侦工作的“智慧大脑”——涂如全。

智慧大脑

探索刑侦工作最优解法

涂如全,男,汉族,重庆市璧山人,1997年7月重庆市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大学文化,中共党员,从警24年来先后荣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青年五四红旗手、重庆市优秀青年卫士、重庆市破案能手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3次、个人三等功14次。

“都说刑警干的是体力活,可对我来说,脑力劳动大过了体力劳动。”涂如全认为自己的工作更像是提出作战方案的参谋,为破案团队提供参考帮助。在同事看来,他则是大数据时代的刑侦神探,在抽丝剥茧中成为巴南刑警的“智慧大脑”。

2014年12月,巴南区公安分局党委决定成立“涂如全劳模工作室”,由涂如全担纲领衔,抽调骨干刑侦力量,主攻刑侦新兴领域——合成作战创新工作。

涂如全劳模工作室全体成员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一份看似轻松的工作,却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时候甚至能“一锤定音”,决定案件侦破。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收集情报,创新刑侦工作技战法,先后取得创新成果16项,累积破案50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有人说,涂如全是天生“神将”,破案有灵感。更多人将之归结为他背后的高科技和大数据。只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战友知道,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冰冷的电脑,而是源自对刑警这一职业的高度认同感与热爱,用工匠精神,潜心钻研新型案件、新技战法,不断探索每一类型案件的最优解法。

涂如全正在翻阅案件资料 巴南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从最初将通信领域应用于侦查案件,到提出“由人到案”的创新侦查思路,再到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每个深夜里的辗转反侧、每次办案前的分析研判,一路走来,涂如全像一位追求完美的能工巧匠,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案件的侦破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为巴南区公安分局树立了创新发展的标杆。

赤胆忠心

勇擒贩毒团伙头目

现在的涂如全因为创新刑侦工作方式方法屡破奇案、大幅度提升了巴南警务生产力,被同事们戏称为巴南罪犯的“鬼见愁”,然而在十二年前,他却因情报收集有误,让自己身处险境。

涂如全现场调查取证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2009年8月,彼时年轻气盛的涂如全遭遇了从警以来最惊险的一幕。为抓捕贩毒团伙头目谭某,涂如全乔装成送水工,敲开了谭某窝点的大门。门打开的一瞬间,身手敏捷的涂如全打算直接用枪控制住谭某。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开门的并非谭某,而是他的同伙,更意外的是窝点内还有另外5名犯罪嫌疑人。

“全部给我到这间卧室来!”千钧一发之际,已来不及采取其他措施,涂如全只得用气势将犯罪嫌疑人吓住。就在6名犯罪嫌疑人走向卧室的途中。危险再次袭来,两名犯罪嫌疑人身上带着枪支,并且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已经准备伸手掏枪。此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涂如全,及时发现了异常,再次厉声呵斥,将那名犯罪嫌疑人当场震慑。随后,增援警力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事后,涂如全才知道,在与六名犯罪嫌疑人对峙期间,谭某就在房间隔壁的卧室里举棋不定,如果当时增援再晚一点到达或者谭某选择反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靠一腔热血来对抗犯罪嫌疑人是不理智的。今后,我要用更精确的情报信息让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十余年间,每每谈起那次行动,涂如全都觉得心有余悸,面对同事、外界对自己在生死面前临危不惧,赤胆忠心的夸赞,他没有自满,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创新刑侦工作思路与方法,让战友不再遭遇相似的险境。

微光照耀

助力嫌疑人回归正途

“犯罪嫌疑人也不是天生就坏,如果是一时冲动激情犯罪,或因不得已的苦衷误入歧途,他们也该有个正常的人生。”面对误入歧途的犯罪嫌疑人,涂如全似一道微光,指引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重获新生。

涂如全在深山搜寻逃犯 巴南区公安分局供图  华龙网发

随着大数据等前端科技与刑侦工作的融合,近年来涂如全和团队破获了多起久侦查未破的大案、要案。北到新疆,南到云南,不论行程有多远,他都亲自上阵逮捕犯罪嫌疑人。每次抓捕行动结束后,涂如全都会陷入沉思,他认为仅仅将犯罪嫌疑人逮捕归案,并不意味着刑侦工作的结束,帮助犯罪嫌疑人回归正途,也是维护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一环。

已经45岁的涂如全,与青春年少时的他相比多了一股岁月沉淀后的共情力。在和一名服刑人员多次聊天交流后,涂如全发现他只是一时糊涂误入了歧途。

“涂警官,我真的是一时糊涂啊,我现在真的非常后悔,已经没脸见家人了啊。”

“你在这里,要好好改造,认真反省。你放心,我来帮你做做家人的思想工作,等你出来后就可以跟他们团聚。”

倾听他的故事,引导他诉说心声,以朋友的口吻和他交流,劝导他回归正途,帮助他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在和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多次促膝长谈后,那名服刑人员不仅好好改造,还主动协助民警劝导其他犯罪嫌疑人家属。

“当时的场景让我很难忘,他站在在逃嫌疑人家属面前现身说法,用最真实、朴实的话语将我当初劝解他的话,转达给在逃嫌疑人家属听,很多嫌疑人家属因此潸然泪下。”令涂如全欣慰的是,一些嫌疑人因为家属的规劝,主动到巴南公安分局投案自首。

“用女儿的话说,我就是个胖大叔,矮瓜子,但是人到中年不代表我就要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相反在为百姓护航的事业中,我们这些中浪,还将撑起一片天。”在这个“前浪”余晖犹存,“后浪”奔涌的时代,步入中年的涂如全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对刑侦工作的热爱和初心。24年从警生涯,从刑侦小白成长为现在巴南区公安分局的“智慧大脑”、中坚骨干,没有豪言壮语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从警初心,在为百姓平安护航的事业中砥砺前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姚辉省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