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碚警先锋——奋进新时代 榜样在身边⑩】刘光富: 群众身边的“隐秘守卫”
编者按:
典型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学习榜样越勤,心灵共鸣就越响;对照楷模越多,行事作风就越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就有这样一群典型、一群榜样:他们有的来自基层派出所,用心用情服务群众,是一心为民的“贴心暖警”;有的战斗在打击犯罪的最前沿,冲锋在前、忘我奉献,是克敌制胜的“刑侦尖兵”;有的多年深耕于基层一线,以破小案、多破案为己任,是公认的破案能手;……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生动阐释了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公仆情怀,充分彰显了执法公正、厉行法治的职业素养,充分展现了纪律严明、严谨认真的优良作风。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进一步讲述警营好故事、传播公安好声音、树立警察好形象、弘扬社会正能量,展示北碚公安队伍风采,大力弘扬优秀基层公安民警牢记初心使命、无私拼搏奉献精神,激励引导广大民警以先进典型为榜样,重庆市公安局北碚区分局开展了“碚警先锋——奋进新时代 榜样在身边”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碚警先锋”们的故事,感受他们最美风采。
便衣警察刘光富。覃星杰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9日16时30分讯(段婷)有这样一个人,他每天挤公交、下工地、蹲车站,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跟普通市民看起来没什么区别,可当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十余年间,他始终奋战在刀光剑影的侦查、反扒、追逃一线。不穿警服的他,却用实际行动,将警服穿进了心里,把警察精神融入了血脉。他就是北碚区刑侦支队便衣大队民警——刘光富。
不辜负群众期盼
他从纸币中找到破案关键
群众身边的“隐秘守卫”。覃星杰 摄
“从小就想做一名警察”,大学毕业后,刘光富忘不了心中的梦想,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工作,通过公务员考试,穿上警服,成为了北碚区一名基层民警,但是,为了梦想,他又“脱”下警服,甘愿成为茫茫人海中的“隐秘守卫”。
“捉贼要拿赃,电视剧里经常会出现扒手偷东西的一瞬间警察一把铐住他带走的情景,但是现实情况想要抓‘现行’却没这么容易。”这是刘光富十余年反扒生涯的最深感受。证据难固定、难采集是反扒最困难的一点,如果没有第一时间人赃并获,周围又没有视频监控佐证,往往很难让扒手认罪归案。
2016年盛夏的一天,刘光富和同事乔装成普通上班族,随着人潮挤进了北碚一辆公交上。多年的实战,刘光富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几乎一眼就能通过各种特征锁定犯罪嫌疑人。
上车后,刘光富注意到车上一个戴黑色帽子,提着帆布袋,眼神四处游移的男子,经验告诉他,这人有很大的作案可能!
他本想靠近观察,但当时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人挤人,连挪一下脚都难,等刘光富艰难挤到男子身边时,男子刚好准备下车。刘光富一把拉住男子,高声询问车内是否有人丢了东西,一个中年妇女说自己从银行取出来想给母亲治病的5000元现金不在了,随后刘光富和同事从男子身上搜出了5000余元现金。
“这是我打牌赢的钱,警察不能冤枉人啊”,男子一口咬定钱是自己的,没人亲眼看见男子偷东西的瞬间,车内又未安装视频监控,如何证明钱不是男子的呢?
看看男子挑衅的神情,又看看大姐略显窘迫的衣着,渴盼的眼神,刘光富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关键证据,让扒手认罪。
整理思路后,他灵光一闪,大姐的钱是从银行提款机取出,那么银行里应该有这笔钱的冠字号码信息,而每一张纸币的冠字和号码又是唯一的,只要和扒手身上搜出来的纸币上的冠字号码对比,就能确定这笔钱是否是大姐的!
想到这,他立即动身,顶着烈日,带上证件,用最快的速度从银行拿回了取款记录。又将记录和扒手身上的纸币一一对比,终于让扒手承认了犯罪事实。
钱从扒手身上拿回后,大姐一直拉着刘光富的手反复感谢,原来,大姐家住农村,家境并不宽裕,对她来说,这5000元就是母亲治病的救命钱。尽管反复奔波让汗水湿透了后背,但是看着大姐闪着泪花激动的双眼,他满足地说:“没有辜负群众对警察的信任。”
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不论大案小案,穷尽办法也一定要找到案件突破口,这是他作为刑警的坚持,也是他忠诚为民,初心不忘的最好诠释。
跨省抓捕
他用双脚从人海中揪出逃犯
刘光富查阅资料。覃星杰 摄
2012年,因为踏实肯干,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刘光富接到了组织交付的任务:抓捕诈骗逃犯陈某。如果说反扒工作是一项眼力的挑战,那么连续作战的追逃追赃工作就是对眼力、体力、毅力的多重考验。
十年前,还是买电话卡不需实名登记的年代,由于获取不到陈某行踪信息,刘光富和同事决定赶赴陈某的贵州老家打听情况,“我们从陈某父亲的通话信息中找到了一个可疑的外省号码,他父亲交代,他们家没有外地亲戚朋友,我们推测这个号码很有可能就是陈某的。”
顺着这条线索追查,很快发现这个号码的归属地属于广西某地,怕错过了抓捕时机,两人立即动身,轮流开车用最快速度赶到了当地。湿热的天气、让人哽噎的干粮、转得让人头晕的盘山公路没有让刘光富放慢脚步。
可当找到陈某时,他们傻眼了,眼前白白壮壮的男子和他们在身份证照片上看见的陈某根本不是一个人,仔细询问后才知道眼前的“陈某”是犯罪嫌疑人的亲哥哥,但这次行动并没有白费功夫,两人从陈某哥哥处获得了一个重要线索——两兄弟调换了身份证使用。
原来,为了逃避抓捕,犯罪嫌疑人用哥哥的身份证逃到了浙江的一个小县城躲了起来。虽然知道了陈某的藏身地,但在一个人口几十万的县城里,找一个隐姓埋名的人,几乎等于大海捞针。
为不打草惊蛇,刘光富就穿着便衣在陈某可能躲藏的工地走访摸排。当时正值雨季,铺天盖地的暴雨让路上全是积水,工地附近更是泥泞不堪,刘光富打着伞一脚水一脚泥挨个工地打听,一天下来,几乎浑身湿透,鞋也早已在水里泡湿,脏水带着泥沙,穿在脚上十分难受。
三天时间,在走遍大大小小十几个工地后,刘光富终于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自以为“高枕无忧”的陈某。尽管长途跋涉、多日摸排已经让刘光富和战友非常疲惫,但是为了快速破案,追回受害人的受骗资金,两人顾不上休整,顶着凌乱的头发、拖着疲惫的脚步,又连夜将陈某带回派出所进行审讯。跨越三省市,行程4000余公里,没有休息,没有固定归期,只有马不停蹄,脚步不停……
“不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是刘光富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犯罪分子狡猾奸诈,尽管追逃路上颠簸劳累,可他矢志不渝,用坚持不懈让犯罪分子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三次折返
他用细心考证识破嫌犯伪装
成为警察,对刘光富来说,就意味着将自己的时间献给了人民群众。
2016年大年初一,北碚区公安分局收到群众报警称,北碚区北泉路的多家商铺在一夜之间被盗,涉案金额高达十余万。为了让群众安心过年,也为了不错过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黄金时期,刘光富顾不上与家人团聚、吃团年饭,立马组织队伍在30分钟内赶往盗窃现场。
在被盗商铺的栏杆处找到了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经过缜密的分析研判,发现有犯罪前科的赵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是,此时的赵某某又身在何方呢?
大年初二凌晨两点,侦查工作结束后,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为了节约破案时间,刘光富决定分三组同时行动:第一组由他带队前往赵某某户籍所在地进行摸查、走访,其余两组继续调查取证。
大年初二早上六点,刘光富和几个同事顾不上劳累,带着仅有的一张老照片,赶往赵某某的户籍所在地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
路过一个小镇时,刘光富突然心想,嫌疑人不会就在路边出现吧。就在这时他把头往窗外一瞥,发现路边一名男子与犯罪嫌疑人赵某某神似,他示意同事减速行驶,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起对路边那位男子进行甄别。一同事说“这里距离目的地还有十几公里,是嫌疑人的可能性不大”,于是车继续前行。但刘光富心里一直怀有疑惑,他第一眼感觉像,只是眼前这个男子更黑更瘦,多年的刑侦经验告诉他,不能放过每一个可疑的细节。
他让同事倒回,找到那名男子,为了不打草惊蛇,便以问路来掩饰身份。问路过程中,男子一直淡定自若,没有一丝的胆怯,俨如一个质朴憨厚的村民。没有发现破绽后,车又缓缓离开了,路上刘光富脑海里又回想起男子的微表情,在四目相对时,他眉宇之间和手上的照片是相似的,他决定再一次折返。
这一次,他们表明身份,询问了男子的姓名,身份信息等,但男子具有强烈的反侦查意识,面对询问不慌不忙,谎称自己是镇上的村民李某,身份证未带在身上。
为了进一步核实身份,刘光富同行几人驱车陪同他一起回家取身份证。在路途中,询问其住在哪里,该名男子便指向了最远的那一处房屋,到达房屋后,该男子又带他们走向了最高的那层楼,走向了最远的那间房屋,这时他们已经发现了端倪,该男子想拖延时间。
此时楼里格外的安静,大家都没有多说一句话。男子掩饰不住内心慌张,掏钥匙开门时不小心把兜里的钱包掉了出来,另一名民警立即弯下身去捡,看到钱包里身份证的名字正好就是他们要找的犯罪嫌疑人赵某某,就在赵某某想要逃跑时,几人一举将其抓获。
从报案到破案,短短一天时间,被盗群众纷纷为警察的办事效率点赞,但没人知道,这些年来,为了快速破案,还老百姓公平正义,他们熬过多少个夜,吃过多少盒方便面,睡了多少次办公室,无数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是作为警察的信念一直在支撑他疲惫的身躯,在多少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他舍弃了“小家团圆”,只为“大家平安”。
一次次抓捕、一次次蹲守、一次次奋战……穿上警服,他将责任扛在肩上,“脱”下警服,他把群众放进心里,三千多个日夜,他一直冲锋在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刑事犯罪的风口浪尖,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近几年,他共抓获扒手100余人,打击刑事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时常通宵办案,很累,但案件侦破后也很快乐,老百姓的安宁,就是我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