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禁毒人系列稿件⑤ | 陈兴琴:从“心”出发 助力戒毒学员重获新生

最美禁毒人系列稿件⑤ | 陈兴琴:从“心”出发 助力戒毒学员重获新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6-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9日9时27分讯  “从戒毒人员的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生命力。”说起这二十年来的戒毒工作,陈兴琴眼中散发出诚恳而坚定的目光。

2000年,陈兴琴进入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如今,她在重庆戒毒系统里已颇有名气,从民警教师到心理矫治工作的“土专家”,从人才库中的戒毒理论调研型人才,再到如今的政治处副主任,身份多变,但她却一直初心未变。

对待戒毒人员,她坚持以德育人、平等对话,春风化雨般打开一个个戒毒人员的心扉;对待工作,她一路“乘风破浪”,牵头的心理矫治、个案分析等多种创新方法纷纷在戒毒系统“落地开花”,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牛”精神,体现了一名禁毒人民警察的敬业和忠诚。

从“心”出发 助力戒毒学员重获新生

2016年的某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戒毒所心理咨询中心办公室的宁静。

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杨萍急忙接起电话,竟听到一名中年女子痛哭流涕的声音。“从来没想象过自己的孩子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这是一通打来表示感谢的电话,对方是几周前从戒毒所回家的学员小语(化名)的母亲。

陈兴琴介绍,二十多岁的小语此前常常“混迹社会”,沾染了毒品,脾气暴躁的她与家人关系非常紧张,面对浑浑噩噩度日的女儿,父母都曾对其失望透顶。

在进入女子戒毒所之后,陈兴琴为小语制定了一系列心理矫治工作方法,工作人员对小语进行一对一心理评估、分析其行为方式和戒毒动机等,“对症下药”后小语的状态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小语母亲在电话里说道,女儿回来后,不仅主动承担做清洁、煮饭、洗碗等家务,对父母的态度也很尊敬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理真是觉得无比的温暖和欣慰,这就是我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意义啊。”陈兴琴激动地介绍着当时的情景。

和小语一样,从戒毒所重获新生的学员还有不少。在陈兴琴看来,之所以能够让学员们打开心结,甚至痛改前非,这都得益于当初创建心理咨询中心的决定。

从1到35 勇当心理矫治“拓荒牛”

“光靠嘴皮子劝导真的能戒毒成功吗?”在刚进入戒毒所工作的前两年,还在担任民警教师的陈兴琴常常暗自思考这个问题。

的确,生理戒断容易,但心瘾难戒,千篇一律的说教方式难以真正走进戒毒人员的心里,如何才能换角度、换思路、换方法地帮助戒毒人员成功戒毒呢?

念念不完,必有回响。2004年,陈兴琴被单位选派去参加司法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学习心理矫治相关知识。“很幸运,当时所有学员还被戏称为‘黄埔一期’,希望我们回去之后像‘星星之火’那样燎原。”这段珍贵的经历,让她一直记忆犹新,也成了后来她“扎根”在心理矫治工作上的沃土。

渐渐地,她萌生了想要在戒毒所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的想法。她坚信,专业的心理矫治工作对于戒毒学员调整心态、摆脱“心瘾”等方面都有很有益处,即使当时很多人都不大理解。

从2005年起,陈兴琴宛如一头“拓荒牛”,执着地为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而努力。她开始在原本的文化课、技能课等基础上,添加心理矫治的课程,为学员们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员们接受心理咨询,并邀请同事们来听课。之后,她还对几个戒毒学员进行“试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矫治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后,陈兴琴的想法终于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向所里申报后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2007年,陈兴琴成功创建了戒毒系统第一个专业标准化心理咨询中心,为心理矫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搭建了平台。随后,她又制定了咨询民警轮流坐诊制度、咨询工作例会制度等近10种基础制度。

在心理矫治中心工作期间,她先后对数千名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了心理评估,对评估出的数百名程度较重的戒毒人员进行了跟踪咨询和矫治。同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重点、重危人员的咨询转化工作,先后使180余名有人际关系障碍问题、适应不良问题、自杀倾向、抑郁症等学员得以纠正。  

“心理矫治效果的确不错,我也想报名参加培训!”从2009年起,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戒毒所里主动要求去参与心理咨询培训的民警越来越多,竞争也逐渐激烈,甚至达到了6:1的比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薪薪之火”陆续加入,南岸女子戒毒所已成功打造出一支拥有35人的心理矫治的专业队伍。

坚持创新 依旧保持这份热爱

“心理咨询中心落地后,我还在中心建立起了基础功能室和特别治疗室,其中,基础功能室包括测量、评估检测、个别咨询、团体活动、情绪宣泄等10个功能室,可以根据学员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进行选择。”为了提高心理矫治工作的成效,陈兴琴不断学习新的专业心理咨询知识,并加以创新。

除了创新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陈兴琴早在2003年就提出“戒毒人员个案分析制度”项目,推进个案化教育,2005年获全国交流;2008年,她创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月、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等特色项目;2017年健康月和互助员项目全市推广运用;2021年,她探索创建的戒毒人员互助员项目入围全国十二强优势教育戒治项目.......

“在戒毒人员中先发起互助员选拔倡议书,筛选有戒毒意愿,并表现良好有改变行为的学员,然后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周期,每期培训15人左右。”说起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项目,陈兴琴自豪地说,有的学员甚至在出戒毒所之后还从事了相关工作,如曾在戒毒所参加互助员培训的小张,在2018年离开戒毒所后,就主动去参与公益活动,变身为禁毒志愿者。

多年来,陈兴琴还坚持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化教学,开播“电波传心语”广播节目,开展“心晴影院”心理电影赏析,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切实提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水平。

她说,吸毒者不仅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她还说,从事心理矫治工作,就必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中跳出来,做到尊重学员,坚持人性平等、人格平等、生命平等。

她是这样说的,亦是如此行动的。

如今,陈兴琴所在的政工部门工作虽然忙碌,但只要心理咨询那边一有什么活动,她都尽量参与。“因为在我看来,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受益别人,更多的是受益自己,所以我还依然保持这份热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最美禁毒人系列稿件⑤ | 陈兴琴:从“心”出发 助力戒毒学员重获新生

2021-06-29 09:3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29日9时27分讯  “从戒毒人员的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生命力。”说起这二十年来的戒毒工作,陈兴琴眼中散发出诚恳而坚定的目光。

2000年,陈兴琴进入南岸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如今,她在重庆戒毒系统里已颇有名气,从民警教师到心理矫治工作的“土专家”,从人才库中的戒毒理论调研型人才,再到如今的政治处副主任,身份多变,但她却一直初心未变。

对待戒毒人员,她坚持以德育人、平等对话,春风化雨般打开一个个戒毒人员的心扉;对待工作,她一路“乘风破浪”,牵头的心理矫治、个案分析等多种创新方法纷纷在戒毒系统“落地开花”,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牛”精神,体现了一名禁毒人民警察的敬业和忠诚。

从“心”出发 助力戒毒学员重获新生

2016年的某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戒毒所心理咨询中心办公室的宁静。

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杨萍急忙接起电话,竟听到一名中年女子痛哭流涕的声音。“从来没想象过自己的孩子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这是一通打来表示感谢的电话,对方是几周前从戒毒所回家的学员小语(化名)的母亲。

陈兴琴介绍,二十多岁的小语此前常常“混迹社会”,沾染了毒品,脾气暴躁的她与家人关系非常紧张,面对浑浑噩噩度日的女儿,父母都曾对其失望透顶。

在进入女子戒毒所之后,陈兴琴为小语制定了一系列心理矫治工作方法,工作人员对小语进行一对一心理评估、分析其行为方式和戒毒动机等,“对症下药”后小语的状态一天天发生着可喜的转变。

小语母亲在电话里说道,女儿回来后,不仅主动承担做清洁、煮饭、洗碗等家务,对父母的态度也很尊敬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心理真是觉得无比的温暖和欣慰,这就是我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的意义啊。”陈兴琴激动地介绍着当时的情景。

和小语一样,从戒毒所重获新生的学员还有不少。在陈兴琴看来,之所以能够让学员们打开心结,甚至痛改前非,这都得益于当初创建心理咨询中心的决定。

从1到35 勇当心理矫治“拓荒牛”

“光靠嘴皮子劝导真的能戒毒成功吗?”在刚进入戒毒所工作的前两年,还在担任民警教师的陈兴琴常常暗自思考这个问题。

的确,生理戒断容易,但心瘾难戒,千篇一律的说教方式难以真正走进戒毒人员的心里,如何才能换角度、换思路、换方法地帮助戒毒人员成功戒毒呢?

念念不完,必有回响。2004年,陈兴琴被单位选派去参加司法部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学习心理矫治相关知识。“很幸运,当时所有学员还被戏称为‘黄埔一期’,希望我们回去之后像‘星星之火’那样燎原。”这段珍贵的经历,让她一直记忆犹新,也成了后来她“扎根”在心理矫治工作上的沃土。

渐渐地,她萌生了想要在戒毒所建立心理咨询中心的想法。她坚信,专业的心理矫治工作对于戒毒学员调整心态、摆脱“心瘾”等方面都有很有益处,即使当时很多人都不大理解。

从2005年起,陈兴琴宛如一头“拓荒牛”,执着地为开展心理矫治工作而努力。她开始在原本的文化课、技能课等基础上,添加心理矫治的课程,为学员们讲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员们接受心理咨询,并邀请同事们来听课。之后,她还对几个戒毒学员进行“试点”,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矫治工作。经过了一段时间后,陈兴琴的想法终于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向所里申报后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2007年,陈兴琴成功创建了戒毒系统第一个专业标准化心理咨询中心,为心理矫治工作的全面开展搭建了平台。随后,她又制定了咨询民警轮流坐诊制度、咨询工作例会制度等近10种基础制度。

在心理矫治中心工作期间,她先后对数千名新收治戒毒人员进行了心理评估,对评估出的数百名程度较重的戒毒人员进行了跟踪咨询和矫治。同时,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重点、重危人员的咨询转化工作,先后使180余名有人际关系障碍问题、适应不良问题、自杀倾向、抑郁症等学员得以纠正。  

“心理矫治效果的确不错,我也想报名参加培训!”从2009年起,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戒毒所里主动要求去参与心理咨询培训的民警越来越多,竞争也逐渐激烈,甚至达到了6:1的比例。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薪薪之火”陆续加入,南岸女子戒毒所已成功打造出一支拥有35人的心理矫治的专业队伍。

坚持创新 依旧保持这份热爱

“心理咨询中心落地后,我还在中心建立起了基础功能室和特别治疗室,其中,基础功能室包括测量、评估检测、个别咨询、团体活动、情绪宣泄等10个功能室,可以根据学员不同的心理需求来进行选择。”为了提高心理矫治工作的成效,陈兴琴不断学习新的专业心理咨询知识,并加以创新。

除了创新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陈兴琴早在2003年就提出“戒毒人员个案分析制度”项目,推进个案化教育,2005年获全国交流;2008年,她创建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月、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等特色项目;2017年健康月和互助员项目全市推广运用;2021年,她探索创建的戒毒人员互助员项目入围全国十二强优势教育戒治项目.......

“在戒毒人员中先发起互助员选拔倡议书,筛选有戒毒意愿,并表现良好有改变行为的学员,然后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周期,每期培训15人左右。”说起戒毒人员心理互助员项目,陈兴琴自豪地说,有的学员甚至在出戒毒所之后还从事了相关工作,如曾在戒毒所参加互助员培训的小张,在2018年离开戒毒所后,就主动去参与公益活动,变身为禁毒志愿者。

多年来,陈兴琴还坚持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化教学,开播“电波传心语”广播节目,开展“心晴影院”心理电影赏析,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切实提高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水平。

她说,吸毒者不仅是违法者,也是毒品的受害者。

她还说,从事心理矫治工作,就必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中跳出来,做到尊重学员,坚持人性平等、人格平等、生命平等。

她是这样说的,亦是如此行动的。

如今,陈兴琴所在的政工部门工作虽然忙碌,但只要心理咨询那边一有什么活动,她都尽量参与。“因为在我看来,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受益别人,更多的是受益自己,所以我还依然保持这份热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