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黄河水资源污染排查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黄河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彻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黄河流域做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启动黄河水资源污染排查

来源:法制网2020-05-30

继长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排查结束之后,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宣布,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率先在甘肃干流段、湟水河、汾河开展试点,涉及山西、甘肃、青海3省12地市(州)3096公里的河段。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黄河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彻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黄河流域做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法制日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执法局了解到,这次试点排查将深化长江及渤海排查做法,在“三级排查”基础上,对黄河排污口进行“监测、溯源及整治”。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及治理的全面启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水漫灌式的治水模式也将成为历史。

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加剧了水污染

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山西等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过亿的黄河既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唐代大诗人李白用这样的诗句记录下了黄河的壮美。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孕育了中华文明,让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得以休养生息的大河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年经济损失上百亿 一本触目惊心的黄河污染账》,《触目惊心!冶炼厂废料污染黄河支流,村民:小鸟喝了就死》…….媒体有关黄河污染的报道中,“触目惊心”一词频繁出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据介绍,黄河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却承担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60多座大中城市和国家重要能源煤化工基地的供水。数据表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过度开发导致水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一些流域尾矿、工业和生活废水无序排放问题突出。2019年黄河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占比达8.8%,明显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贯穿整个流域的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与流域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都密切相关。在环境治理专家看来,入河排污问题突出的地方,往往就是水污染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些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治理存在明显短板的地方。

“必须把入河排污口这个基础性‘底数’弄清楚,才能把陆地污染治理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挂起钩来。”翟青说,通过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有的放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推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保护水平,切实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巩固推广长江渤海排查治理模式

2019年,用一年时间,生态环境部完成了史上首次对长江以及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的详查。通过排查,共发现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是此前掌握情况(718个入海排污口)的26倍;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是此前(1973个)的30倍以上。这个排查结果令社会震惊,“没想到有这么多的排污口都成了漏网之渔。”在拿到排查结果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如此感慨。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黄河试点排查将巩固推广长江渤海排查及治理模式,即整个过程分为“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个阶段。其中,2020年工作重点是完成试点排查,“借鉴采用长江、渤海排污口‘三级排查’的成功经验,按照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3步走’的方式进行试点排查。”这位负责人说,排查范围包括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等河流(段)。其中,黄河干流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水污染排放强度相对较大,在黄河上游具有代表性;汾河是山西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 

“排查具体范围以所排查河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公里,有条件的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延伸范围。”这位负责人指出,河流(段)两侧10公里内有工业聚集区的,应将整个工业聚集区纳入排查整治范围。而且,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排口都要纳入排查范围,其中既包括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还包括其他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排口。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2020年7月底前,山西、甘肃、青海3省12地市(州)要完成无人机航空遥感工作,并将遥感图像送生态环境部。8月底前,生态环境部统一完成遥感图像解译,将解译发现的疑似排污口录入APP系统。8至9月,将抽调千余人进行人工现场徒步排查,最后还要针对一些难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攻坚排查。

这位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仍将实行“地毯式”排查,并按照“一竿子插到底”做法,对人员培训、现场组织、技术审核、质量控制和数据台账等关键环节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力争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同时,后续整治将实行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数

生态环境部透露,力争通过2-3年左右时间,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任务,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有效管控黄河入河污染物排放,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能力。

针对黄河“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这位负责人指出,排查将全面掌握试点地区入河排污口数量及其分布,建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名录。监测,是要全面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状况,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溯源是在在监测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分类整治,是在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规范和管控黄河入河排污口。

翟青指出,在“排查、监测、溯源、整治”过程中,对涉及老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排污口,要坚决杜绝一关了之、一堵了之等敷衍应付的“一刀切”行为。“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管网改造的难点问题,要科学论证完成时限,尊重客观规律,整治时间要留有余地,绝不能层层加码、急于求成。”

对于地方上担心排查查出排污口数量多会不会被追责,生态环境部表示,这次排查是普查意义的排查不作为追责依据。“过去,由于职能交叉和历史原因,确实存在九龙治水和多头交叉等情况,现在的重点是摸清底数,建立底账,持续推进解决,切实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对于下步流域治理,要把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环境质量会不会改善、群众评价好不好作为衡量整治工作的标准,确保排查整治实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启动黄河水资源污染排查

2020-05-30 06:05:00 来源: 0 条评论

继长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排查结束之后,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宣布,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将率先在甘肃干流段、湟水河、汾河开展试点,涉及山西、甘肃、青海3省12地市(州)3096公里的河段。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黄河入河排污口试点排查,彻底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推动黄河流域做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法制日报》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执法局了解到,这次试点排查将深化长江及渤海排查做法,在“三级排查”基础上,对黄河排污口进行“监测、溯源及整治”。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及治理的全面启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将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水漫灌式的治水模式也将成为历史。

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加剧了水污染

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青海、甘肃、山西等9省(区),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过亿的黄河既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流,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唐代大诗人李白用这样的诗句记录下了黄河的壮美。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孕育了中华文明,让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得以休养生息的大河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威胁。《年经济损失上百亿 一本触目惊心的黄河污染账》,《触目惊心!冶炼厂废料污染黄河支流,村民:小鸟喝了就死》…….媒体有关黄河污染的报道中,“触目惊心”一词频繁出现。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黄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依然严峻。

据介绍,黄河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却承担全国12%的人口、15%的耕地,以及60多座大中城市和国家重要能源煤化工基地的供水。数据表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80%,过度开发导致水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一些流域尾矿、工业和生活废水无序排放问题突出。2019年黄河137个水质断面中,劣V类水占比达8.8%,明显高于全国3.4%的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贯穿整个流域的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与流域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都密切相关。在环境治理专家看来,入河排污问题突出的地方,往往就是水污染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些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治理存在明显短板的地方。

“必须把入河排污口这个基础性‘底数’弄清楚,才能把陆地污染治理与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挂起钩来。”翟青说,通过水陆统筹、以水定岸,有的放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推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资源保护水平,切实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巩固推广长江渤海排查治理模式

2019年,用一年时间,生态环境部完成了史上首次对长江以及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的详查。通过排查,共发现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是此前掌握情况(718个入海排污口)的26倍;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是此前(1973个)的30倍以上。这个排查结果令社会震惊,“没想到有这么多的排污口都成了漏网之渔。”在拿到排查结果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如此感慨。

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黄河试点排查将巩固推广长江渤海排查及治理模式,即整个过程分为“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个阶段。其中,2020年工作重点是完成试点排查,“借鉴采用长江、渤海排污口‘三级排查’的成功经验,按照无人机航测、人工徒步排查和专家攻坚排查‘3步走’的方式进行试点排查。”这位负责人说,排查范围包括黄河干流甘肃段、湟水河、汾河等河流(段)。其中,黄河干流甘肃段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湟水河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集中了青海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以上的工矿企业,水污染排放强度相对较大,在黄河上游具有代表性;汾河是山西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 

“排查具体范围以所排查河流(段)两侧的现状岸线为基准,向陆地各延伸1公里,有条件的可结合实际进一步延伸范围。”这位负责人指出,河流(段)两侧10公里内有工业聚集区的,应将整个工业聚集区纳入排查整治范围。而且,向水体排放水污染物的排口都要纳入排查范围,其中既包括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还包括其他通过管道、沟渠、涵闸、隧洞等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排口。

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要求,2020年7月底前,山西、甘肃、青海3省12地市(州)要完成无人机航空遥感工作,并将遥感图像送生态环境部。8月底前,生态环境部统一完成遥感图像解译,将解译发现的疑似排污口录入APP系统。8至9月,将抽调千余人进行人工现场徒步排查,最后还要针对一些难点问题组织专家进行攻坚排查。

这位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仍将实行“地毯式”排查,并按照“一竿子插到底”做法,对人员培训、现场组织、技术审核、质量控制和数据台账等关键环节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力争做到“有口皆查、应查尽查”。同时,后续整治将实行销号制度,整治完成一个销号一个。

全面摸清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底数

生态环境部透露,力争通过2-3年左右时间,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任务,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底数,有效管控黄河入河污染物排放,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能力。

针对黄河“排查、监测、溯源、整治”,生态环境部执法局这位负责人指出,排查将全面掌握试点地区入河排污口数量及其分布,建立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名录。监测,是要全面了解入河排污口污染排放状况,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溯源是在在监测基础上,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分类整治,是在监测、溯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有效规范和管控黄河入河排污口。

翟青指出,在“排查、监测、溯源、整治”过程中,对涉及老百姓生活切身利益的排污口,要坚决杜绝一关了之、一堵了之等敷衍应付的“一刀切”行为。“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管网改造的难点问题,要科学论证完成时限,尊重客观规律,整治时间要留有余地,绝不能层层加码、急于求成。”

对于地方上担心排查查出排污口数量多会不会被追责,生态环境部表示,这次排查是普查意义的排查不作为追责依据。“过去,由于职能交叉和历史原因,确实存在九龙治水和多头交叉等情况,现在的重点是摸清底数,建立底账,持续推进解决,切实改善流域环境质量。”对于下步流域治理,要把有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环境质量会不会改善、群众评价好不好作为衡量整治工作的标准,确保排查整治实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